中国研究破解学界15年难题!这个古人类“露脸”了
中国研究破解学界15年难题!这个古人类“露脸”了
中国研究破解学界15年难题!这个古人类“露脸”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(yǔ)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科研团队与河北地质大学季强科研团队合作,从一块距今至少(zhìshǎo)14.6万年的哈尔滨古人类(又名“龙人”)头骨(tóugǔ)化石中“读取”出珍贵遗传信息,确认该人种属于(shǔyú)已知早期丹尼索瓦人支系。近期,国际顶级期刊《细胞》和《科学》同时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,另一国际顶级期刊《自然(zìrán)》在头条位置对此进行(jìnxíng)了报道。科学界三大国际顶级期刊共同关注,堪称业内罕见(hǎnjiàn)。
中国的龙人研究为什么被国际科学界如此看重?业界评价这项研究“给了丹尼索瓦人(suǒwǎrén)一张‘脸’”,丹尼索瓦人又是谁?与龙人有何关系?我们请(qǐng)中国科学院西南(xīnán)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学博士刘耀文(liúyàowén)来说一说。
龙人与丹尼索瓦人(suǒwǎrén)生存时间重叠
2008年,在亚洲西伯利亚南部一个名为丹尼索瓦的洞穴(dòngxué),研究人员发现了(le)一块4万年前的古人类指骨碎片。按理说,发现古人类化石并不是什么稀罕事(shì),但(dàn)这一发现在当时引发了极大轰动,原因很简单:这块古人类化石保存着较为完好的DNA。
要知道,DNA这种核酸分子在自然界中是很容易被降解的,一旦碎片化就难以了解真实信息。所(suǒ)以,面对(duì)(miànduì)这个珍贵的样本,科学家迅速对其中的DNA进行了全面解析,结果发现,它竟然是前所未知的古人类,遂(suì)被命名为丹尼索瓦人。
后来,科学家不断发现丹尼索瓦人存在的痕迹,这是一个(yígè)曾经广泛分布在亚太地区的古人类群体,其时间跨度从40万年前延续到(dào)3万年前。既然如此,那我国(wǒguó)之前发现的大量古人类化石,有没有属于丹尼索瓦人的呢(ne)?
20世纪30年代发现于哈尔滨的龙人就是一个(yígè)备受关注的存在。保存极其完整的巨大头骨有硕大的眼眶(yǎnkuàng)、厚重的眉脊、宽大的嘴和大大的牙齿,这显然是一个比现代人更加高大强壮(qiángzhuàng)的古人类(gǔrénlèi)群体;颧骨(quángǔ)矮而平,具有较浅的犬齿窝,吻部相对后缩,这些特征又与智人群体一样;其脑容量达到(dádào)1420毫升,如同现代人,兼具原始和进步特征。科学家结合化石发现地黑龙江,将其命名为“龙人”。
龙人的生存(shēngcún)时间在距今30.9万年到14.6万年期间。巧的是(shì),这一时间范围与丹尼索瓦人(suǒwǎrén)的生存时间范围有重叠,而且丹尼索瓦人当时就广泛分布在亚太地区。
2020年,科研人员考察青藏高原的白石崖溶洞遗址(yízhǐ),成功获取(huòqǔ)除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个丹尼索瓦人线粒体基因(jīyīn)序列。首创“牙结石提取DNA”为龙人验身
那么(nàme),龙人是不是丹尼索瓦人呢?
由于亚太地区的(de)(de)气候、环境总体(zǒngtǐ)上不太适合古人类化石的保存,使得过往发现(fāxiàn)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往往不完整,以至于虽然推测出他们广泛存在,却拼凑不出其完整形象,缺乏最重要的头部特征。而龙人具有完整的头部,如果能够确定它是丹尼索瓦人,那无疑相当于“给了(le)丹尼索瓦人一张‘脸’”。
由于时间太过遥远,龙人头骨的(de)牙齿、岩骨均无任何DNA留存。一个意外发现(fāxiàn)使得整个研究(yánjiū)峰回路转(fēnghuílùzhuǎn)。研究人员在龙人的牙齿上发现了牙结石,这是一种致密的矿化结构(jiégòu),可以为保存(bǎocún)古DNA提供相对封闭的微环境,从而避免环境中的降解因素。研究人员对牙结石样本进行了提取,最终找到两份极其微量(0.5mg和0.3mg)的牙结石样本。用多种(duōzhǒng)方案反复提取后,研究人员最终构建出20个DNA文库,其中有7个文库包含了丹尼索瓦人的特异性变异。这意味着,研究人员成功获取到了龙人的古DNA成分,这是一个非常(fēicháng)重要的创举,为今后(jīnhòu)的古人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。
研究人员又(yòu)进行了变异位点谱系识别,论证了所发现的古DNA中有27个位点属于丹尼索瓦人特有,其中有5个位点属于西伯利亚(xībólìyà)丹尼索瓦洞穴早期图谱,佐证了哈尔滨龙人(lóngrén)属于丹尼索瓦人。
蛋白质证据确认(quèrèn)“龙人为丹尼索瓦人”
为了确定龙人就是丹尼(dānní)索瓦人,中国研究团队还(hái)采用了另一种生物分子策略,那就是蛋白质。
相比于DNA,蛋白质(dànbáizhì)在(zài)古人类研究领域更具有可行性。首先,蛋白质本身的留存(liúcún)时间更长。在常温下,古DNA往往仅能保存10万年左右,但是蛋白质由于化学结构更加稳定,可以留存上百万年。其次(qícì),蛋白质本身结构中的肽键和疏水结构在沉积环境中可以更好(gènghǎo)地抵御降解。
研究人员从龙人颅骨(lúgǔ)化石(huàshí)中得到了非常多的蛋白质,鉴定出308458个谱图与20455个肽段,并进一步确认了95种内源性蛋白质。这是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古人类(gǔrénlèi)蛋白质组数据,比同时期其他化石鉴定出的蛋白质多了11倍(bèi)。
依据(yījù)蛋白质中的信息,在研究(yánjiū)人员发现的122个人科物种特有氨基酸突变位点上,龙人(lóngrén)(lóngrén)个体和人科祖先型100%匹配,在人属的15个位点里,龙人同样是100%匹配,所以,龙人在分类学上毫无疑问是人科人属。而与丹尼索瓦人的特有变异进行比较,龙人的匹配率高达86.57%,尤其是与丹尼索瓦洞穴3号个体组成了一致的单系类群,其支持率高达98%至100%。通过这一系列(yīxìliè)判断(pànduàn),研究人员认定:龙人不仅属于人科人属,还(hái)属于丹尼索瓦人人种,甚至更进一步,与丹尼索瓦人3号个体是一个(yígè)类群。
至此,龙人的分类(fēnlèi)难题被破解。
丹尼(dānní)索瓦人迁徙之谜仍待解
可以说(shuō),中国的(de)这项研究直接破解了困扰学界15年之久的丹尼索瓦人形态之谜,还开创了全新的技术体系,为世界古人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。有了全新的技术,能更有成效地对其他区域(qūyù)发现的一系列古人类化石进行鉴定(jiàndìng),从而展现丹尼索瓦人曾经(céngjīng)的分布、迁徙和生活,揭开其迁徙之谜。
未来,若能建立更多相对完整的头骨形态与分子古生物学证据的联系,将对探究丹尼索瓦人群的形态共性、内部多样性,不同支系的时空分布、演化历史(lìshǐ)及其与现生人群的关系(guānxì)等发挥关键作用(guānjiànzuòyòng)。
来源:北京日报(běijīngrìbào)客户端
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(yǔ)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科研团队与河北地质大学季强科研团队合作,从一块距今至少(zhìshǎo)14.6万年的哈尔滨古人类(又名“龙人”)头骨(tóugǔ)化石中“读取”出珍贵遗传信息,确认该人种属于(shǔyú)已知早期丹尼索瓦人支系。近期,国际顶级期刊《细胞》和《科学》同时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,另一国际顶级期刊《自然(zìrán)》在头条位置对此进行(jìnxíng)了报道。科学界三大国际顶级期刊共同关注,堪称业内罕见(hǎnjiàn)。
中国的龙人研究为什么被国际科学界如此看重?业界评价这项研究“给了丹尼索瓦人(suǒwǎrén)一张‘脸’”,丹尼索瓦人又是谁?与龙人有何关系?我们请(qǐng)中国科学院西南(xīnán)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学博士刘耀文(liúyàowén)来说一说。
龙人与丹尼索瓦人(suǒwǎrén)生存时间重叠
2008年,在亚洲西伯利亚南部一个名为丹尼索瓦的洞穴(dòngxué),研究人员发现了(le)一块4万年前的古人类指骨碎片。按理说,发现古人类化石并不是什么稀罕事(shì),但(dàn)这一发现在当时引发了极大轰动,原因很简单:这块古人类化石保存着较为完好的DNA。
要知道,DNA这种核酸分子在自然界中是很容易被降解的,一旦碎片化就难以了解真实信息。所(suǒ)以,面对(duì)(miànduì)这个珍贵的样本,科学家迅速对其中的DNA进行了全面解析,结果发现,它竟然是前所未知的古人类,遂(suì)被命名为丹尼索瓦人。
后来,科学家不断发现丹尼索瓦人存在的痕迹,这是一个(yígè)曾经广泛分布在亚太地区的古人类群体,其时间跨度从40万年前延续到(dào)3万年前。既然如此,那我国(wǒguó)之前发现的大量古人类化石,有没有属于丹尼索瓦人的呢(ne)?
20世纪30年代发现于哈尔滨的龙人就是一个(yígè)备受关注的存在。保存极其完整的巨大头骨有硕大的眼眶(yǎnkuàng)、厚重的眉脊、宽大的嘴和大大的牙齿,这显然是一个比现代人更加高大强壮(qiángzhuàng)的古人类(gǔrénlèi)群体;颧骨(quángǔ)矮而平,具有较浅的犬齿窝,吻部相对后缩,这些特征又与智人群体一样;其脑容量达到(dádào)1420毫升,如同现代人,兼具原始和进步特征。科学家结合化石发现地黑龙江,将其命名为“龙人”。
龙人的生存(shēngcún)时间在距今30.9万年到14.6万年期间。巧的是(shì),这一时间范围与丹尼索瓦人(suǒwǎrén)的生存时间范围有重叠,而且丹尼索瓦人当时就广泛分布在亚太地区。
2020年,科研人员考察青藏高原的白石崖溶洞遗址(yízhǐ),成功获取(huòqǔ)除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个丹尼索瓦人线粒体基因(jīyīn)序列。首创“牙结石提取DNA”为龙人验身
那么(nàme),龙人是不是丹尼索瓦人呢?
由于亚太地区的(de)(de)气候、环境总体(zǒngtǐ)上不太适合古人类化石的保存,使得过往发现(fāxiàn)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往往不完整,以至于虽然推测出他们广泛存在,却拼凑不出其完整形象,缺乏最重要的头部特征。而龙人具有完整的头部,如果能够确定它是丹尼索瓦人,那无疑相当于“给了(le)丹尼索瓦人一张‘脸’”。
由于时间太过遥远,龙人头骨的(de)牙齿、岩骨均无任何DNA留存。一个意外发现(fāxiàn)使得整个研究(yánjiū)峰回路转(fēnghuílùzhuǎn)。研究人员在龙人的牙齿上发现了牙结石,这是一种致密的矿化结构(jiégòu),可以为保存(bǎocún)古DNA提供相对封闭的微环境,从而避免环境中的降解因素。研究人员对牙结石样本进行了提取,最终找到两份极其微量(0.5mg和0.3mg)的牙结石样本。用多种(duōzhǒng)方案反复提取后,研究人员最终构建出20个DNA文库,其中有7个文库包含了丹尼索瓦人的特异性变异。这意味着,研究人员成功获取到了龙人的古DNA成分,这是一个非常(fēicháng)重要的创举,为今后(jīnhòu)的古人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。
研究人员又(yòu)进行了变异位点谱系识别,论证了所发现的古DNA中有27个位点属于丹尼索瓦人特有,其中有5个位点属于西伯利亚(xībólìyà)丹尼索瓦洞穴早期图谱,佐证了哈尔滨龙人(lóngrén)属于丹尼索瓦人。
蛋白质证据确认(quèrèn)“龙人为丹尼索瓦人”
为了确定龙人就是丹尼(dānní)索瓦人,中国研究团队还(hái)采用了另一种生物分子策略,那就是蛋白质。
相比于DNA,蛋白质(dànbáizhì)在(zài)古人类研究领域更具有可行性。首先,蛋白质本身的留存(liúcún)时间更长。在常温下,古DNA往往仅能保存10万年左右,但是蛋白质由于化学结构更加稳定,可以留存上百万年。其次(qícì),蛋白质本身结构中的肽键和疏水结构在沉积环境中可以更好(gènghǎo)地抵御降解。
研究人员从龙人颅骨(lúgǔ)化石(huàshí)中得到了非常多的蛋白质,鉴定出308458个谱图与20455个肽段,并进一步确认了95种内源性蛋白质。这是迄今为止最高质量的古人类(gǔrénlèi)蛋白质组数据,比同时期其他化石鉴定出的蛋白质多了11倍(bèi)。
依据(yījù)蛋白质中的信息,在研究(yánjiū)人员发现的122个人科物种特有氨基酸突变位点上,龙人(lóngrén)(lóngrén)个体和人科祖先型100%匹配,在人属的15个位点里,龙人同样是100%匹配,所以,龙人在分类学上毫无疑问是人科人属。而与丹尼索瓦人的特有变异进行比较,龙人的匹配率高达86.57%,尤其是与丹尼索瓦洞穴3号个体组成了一致的单系类群,其支持率高达98%至100%。通过这一系列(yīxìliè)判断(pànduàn),研究人员认定:龙人不仅属于人科人属,还(hái)属于丹尼索瓦人人种,甚至更进一步,与丹尼索瓦人3号个体是一个(yígè)类群。
至此,龙人的分类(fēnlèi)难题被破解。
丹尼(dānní)索瓦人迁徙之谜仍待解
可以说(shuō),中国的(de)这项研究直接破解了困扰学界15年之久的丹尼索瓦人形态之谜,还开创了全新的技术体系,为世界古人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。有了全新的技术,能更有成效地对其他区域(qūyù)发现的一系列古人类化石进行鉴定(jiàndìng),从而展现丹尼索瓦人曾经(céngjīng)的分布、迁徙和生活,揭开其迁徙之谜。
未来,若能建立更多相对完整的头骨形态与分子古生物学证据的联系,将对探究丹尼索瓦人群的形态共性、内部多样性,不同支系的时空分布、演化历史(lìshǐ)及其与现生人群的关系(guānxì)等发挥关键作用(guānjiànzuòyòng)。
来源:北京日报(běijīngrìbào)客户端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